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讨会总结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11-10   浏览次数:24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研讨会总结

 

为了更好地推进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委托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于2003122930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楼会议厅召开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全省15个地州市的49位代表参加,其中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教授、副校长王嘉毅教授、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哈登处长、基础教育处温攀玺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旭东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吕世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靳建教授、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马永禄副主任,还有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领导小组成员、各地州市的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中小学校长等代表。

本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三个: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问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问题,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就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做了讲话,希望能借此次会议之机,就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能对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

    两天的会议紧张有序。首先由各地州市的教育局局长对本地区的课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提出本地在课改实验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想法,同时也就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做了说明。

目前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地州市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都对课改实验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些地区还设置了专门的小组或中心组织实施课改工作。课程改革实验确实给当地的学校、教研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使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课改工作受到了教师、学生的普遍欢迎。

2.教师的一些思想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课堂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重视实验指导工作,广泛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教研气氛较浓厚。

4.新的评价制度、地方课程得到了一些探索。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课改氛围,课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上没有大的阻力。

    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各地都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有管理方面的,有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还有教材、经费、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看,各地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改人员还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管理和教学理念存在明显差别。管理人员的培训是难点。

2.新课程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学校之间的差异大于城乡差异。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影响了课改的全面顺利实施。

3.新教材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了,随着实验的推进,这个矛盾将更加突出。

4.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者素质极待提高;培训形式单一。

5.与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相配套的课程评价和测评体系还未建立,课改实验受到传统评价方法的制约。

6.课改资金普遍不足。

7.教材出版社服务仍不到位。

从各地实验区人员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本次会议的三大议题正是各地在实验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我省整体课改实验的瓶颈问题。尽管各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已经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但是本次会议上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

会议代表分为三组,对课改实验中的重大难题——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问题和农村课改实验的推广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经过讨论,各小组都对本组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化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如下:

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小组的讨论结果:

对考试与评价问题的研究要进行专门的立项,成立一个领导组,负责保证课题的经费和对课题进行管理监控;再成立一个研究组,分别对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问题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东西,再延伸出几个别的课题组,如:如何提高命题的质量等。课题的经费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筹措,如通过国家教育部申请课题,或通过省教育厅等途径。由于到2005年,第一批参加初中新课程实验的学生就要参加中学毕业考试,因此,2004年一定要制定出评价方案,对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问题有一个指导意见。应根据时间的轻重缓急,对所制定的评价方案请专家审议。

    代表们还建议,课题组的人员的组织应是多方面的人员都在同一组,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一组的同质类分组,同时应吸收更多的地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和一线教育教学人员参加。在考试、命题方面,一方面,考试的命题应当与课改的理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能否以一个大的地区范围为单位出台一个文件,把考试权下放给学校和老师,给老师以更大自主权,让老师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说了算。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小组的讨论结果:

校本教研要做到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三结合,否则达不到效果。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真正的反思并不容易,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反思能力。其次,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很重要。还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都是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最基本的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是提供教师自我成长的田地,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反思和研究,再改进,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和师资队伍、家长等方面的素质极待提高。小组的代表们很赞成校长是教学和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对校长更要加强培训。对师资队伍中,非师范类的教师培训是重点和难点。

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的内容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如一些共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何营造学习的环境等。同时,各部门要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

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推广问题小组的讨论结果:

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硬件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学校课改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农村的大班问题。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新课程的评价问题。评价的导向作用,需要一套评价的体制。评价过程中成长记录袋该如何搞?等级制与百分制的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农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素质和学校条件的限制,该如何做?

政府行为的不到位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是一大影响因素,尤其是一费制的实施。课改和书店的效益问题,教材都用彩版。制约农村的课改。
 
   
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培训的问题。尤其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素质、代课教师的素质,对课改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的课改推进,要有计划,稳步地开展,不能太快。当然也不能太慢。

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现在新课程只是一个教材,没有教学参考书,能否编一些教学参考书,对农村地区的教师能有所指导。

建议课改专家进行课改研究是,多深入基层、农村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尤其电教设备的运用,农村没有条件。能够结合农村实际,进行教学。

在会议的最后,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对全国的课改情况做了通报,并就西北师大作为我省教师教育的重点院校在院系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哈登处长对我省2003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对2004年的课改工作进行了布署。最后,由西北师大文学院靳建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