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冯尚暾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培训总结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03   浏览次数:95
中国—荷兰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心(CDEC) 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培训总结
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 冯尚暾
2010年4月6日—11日在西北师大进行了中国---荷兰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CDEC) 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培训,这次培训工作由荷兰专家组和西北师大专家组承担。参加培训的有兰州六十五中、临夏回民中学、积石山县别藏中学的15名教师。临夏回民中学选派董沛、冯尚暾、马丽、马坤梅、郭明娴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组织发展等方面。经过短短六天的紧张培训,培训者初步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基本方法,三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小组在专家指导下拟订了各自的课程开发计划,并在研讨会上作了展示,专家组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这里着重就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组织发展方面谈几点体会。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和指南。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是指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结果作出的预见性反映。
    三、对教师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对教师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包括四方面:一是拟开发的科目,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需要;二是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三是教师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四是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其基本原则是:学校本位、学生优先、合作互补、集体审议。
     四、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是指所设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在彼此的数量与课时比例合理组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初写开发方案时只宜对校本课程设置的结构提出原则性的要求或框架式的设想;其实际的合理结构须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开发过程才能形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在考虑校本课程设置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校本课程各门类的内容和课时比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合理组合。从校本课程设置的角度看,一要反映学生的特别需要,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之处。因此,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路决不能照搬国家课程设置的思路。二是不要超越校本课程的开发范围与课时比例。要合理分配各门校本课程的课时比例。各教师小组在设计和实施各门校本课程时,一般不得超过规定的课时。
    五、课程实施。在实施校本课程中要突出体现三个结合:一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基础扎实,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打破只有在学校才能受到教育的传统观念,活动内容根据有效性进行选择;三是校本课程评价与学科评价并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六、课程管理。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课程评估试行方案》。建立交流、督导,监控、激励制度以利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强调了教师的六种角色及反思性教学等重要内容。对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时期教师成长与发张的带动力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或关键情境;二是教师的自身对装也发展的主管追求;三是外界的各种力量对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支持。同事取决于教师是否进行反思。反思的指向的深度。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有: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反思经常化、制度化;记录关键事件,经常与自我保持主专业对话;与基地教师进行专业合作等。关于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催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将“全国性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实践反思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有: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知晓反思内容是(教学技术、教学理念、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掌握反思策略(教学札记、教学摄像、同伴观察、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包括:技术性行动研究、实践性行动研究、解放性(又称批判性)行动研究。提倡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借助同伴观察和行动研究夺展开交流性的反思活动。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同时也需要专家的知道、群众的支持。
关于学校组织发展方面,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它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学校权力结构的重组、学校内部组织的重新调整。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学校组织至少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研究性组织、学习性组织、发展性组织、开放性组织。给教师赋权增能,强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有权整合现有教学材料或整合科目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编,甚至是完全地创新。教师自身要增强参与意识和能力,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研究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建立大学、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教师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教学一线的教师(行动者)为研究对象,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境为研究对象,以自然观察、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值的发放为研究工具。“每个课堂就是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英·斯滕豪斯)。